郑州轨道T3线站点或要调整主要涉及这里!

最后编辑时间:2024-03-05 15:01:4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自郑州低运量轨道交通总体规划亮相,大家就非常期待这种轨道补充接驳形式,一方面可以作为观光线,另外还能有效拉进核心产业组团间的距离,方便大家的出行。

  在总体线网规划中,其中郑州主城区三条,航空港区四条,南龙湖片区一条,登封片区一条,如下图所示。

  随着郑州年度综合交通工程的总体谋划,T3线优先入围。根据计划,今年将启动低运量轨道交通T3一期工程。

  据了解,郑州市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及设计项目中标候选人年初公示,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因此,从比亚迪参与设计,预计郑州低运量轨道交通很大程度上将采用BYD云巴制式。

  针对郑州市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一期工程的走向,随着环评及社会稳定风险征求意见和初步勘察及设计的推进,部分线路段还是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结合前期的总体规划和环评及公示看,主要变动段在四环快速路片区。总体规划版(下图左)是从科学大道转向西四环,至梧桐街才折向东;而环评阶段(下图右),则是从科学大道沿西四环到冬青街向东,抵达腊梅路向南,在梧桐街折向东。

  如今,郑州市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一期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问卷又进行了一次,据了解,这次调查问卷与上次还是有所不同,其中线路走向有略微的调整,大致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换乘站点的变化,从本次线路平面示意图看,增加了莲花街上的翠柏路换乘站(与规划K3线换乘)、减少了轻工业大学北站的换乘(规划地铁14号线)。

  为了一探究竟,为什么西四环与冬青街这一段的调整较大,查阅了这个片区的规划,很有可能与高新区城市更新项目有关,T3线沿冬青路到长椿路,两侧规划分布了居住区、学校、中国地调局郑州矿产研究所、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北软慧谷等。另外,长椿路属于主干道,道路两侧预留的空间能很好地满足高架轨道线路敷设条件。

  因此,综合来看,调整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最终是否会如调查问卷线路走向所示,还要看最终的初步设计批复情况。

  低运量轨道交通介于常规公交与中运量轨道之间,主要为城市短距离出行和机场、产业园区等区域出行服务。与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方式相比,低运量轨道交通具有建设及运营成本较低、提高市民出行便利、对日常交通生活影响较低等优势,一般作为地铁线网的补充和加密。

  拟建设的郑州市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一期工程位于郑州市高新区及中原区,线路北起于高新区金盏街,主要沿创新大道、枫香街、须水河东路、科学大道、西四环、冬青街、梧桐街、雪松路高架敷设,终点位于中原区郑州一中西侧,线公里,设车辆段一座,共设车站18座,平均站间距约910米,本工程线km/h。

  线路运营后,将会加速双湖科技城核心组团和中央文化区(北区、南区)的融合发展。助力中原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快速发展,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

  创新中心隶属于清华大学全资企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以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原创核心团队为基础,整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美术学院四大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端资源共同打造,主要围绕“立体生态”和“健康建筑”展开创新科研及建筑实践成果的转化,重建建筑“微循环”,引领未来人居升级、绿色生态建筑迭代发展。未来立体生态建筑(国际)创新中心中原大区能够为行业提供未来立体生态创新建筑的全过程咨询及示范项目代建服务。有合作需要可联系、详询。

  企业自主研发 AI建筑设计平台TransBIM ,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针对施工图专项,协同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大专业,一键生成施工图,实现建筑设计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3天出图,成果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无差错、零强条、经济合理,全面降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有合作需要可联系、详询。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