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新征程如何勇争先走在前?上海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这样说
会场上,一本《2024上海速览》宣传册吸引不少中外记者认线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从乘一次地铁到喝一杯咖啡再到一次“城市漫步”,这些与市民游客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数据,与台上的宏观发布同频共振,共同构筑起一个可感可知的上海形象,生动诠释着这个肩负“五个中心”重要使命,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
——国际贸易中心方面,上海去年口岸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10.7万亿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6%,继续排在全球城市首位;
——国际航运中心方面,上海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连续第14年名列世界第一,达到4915.8万标准箱;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中,上海排名全球第五。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勇争先、走在前。”龚正表示,上海科技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早,高层次人才数量多,2023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人才集聚度超过8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占全国的40%左右。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十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上海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创新药械研制能力,十年来,全国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海占了近五分之一。
龚正介绍,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建强创新主体。上海集聚超过80家“国字头”高端科研平台,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将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创新突破。上海正在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把人才遴选、管理、跟踪、评价交由战略科学家全面负责,把“选人而非选项目”作为主要方式,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促进成果转化。上海考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
构建开放创新网络。上海将进一步建好用好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一批重要的国际化平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五个中心”联动发展、耦合共生、相互赋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更大成效。龚正以金融和科创为例,“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地成就彼此。”
做优科技投资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科技企业源头创新。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列全国前列。
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发展。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达到57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达90家,募集资金达到2300亿元。
做精科技信贷和保险产品,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上海推动部分商业银行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有利于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
“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介绍,上海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包括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持续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三港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作出上海更大的贡献。
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上海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一批首创性改革加快落地,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挂牌交易;一批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全国首单海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顺利完成;一批开拓性创新加快突破,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累计达到90家。下一步,上海将瞄准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更好发挥浦东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上海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创新协同、对外开放协同、体制机制协同,加强与苏浙皖三省共拉长板、相互赋能,共同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全市实际使用外资连续4年超过200亿美元,去年突破了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每年都会新增一批,去年又分别新增了65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956家和561家。”华源介绍,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500亿美元,共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在上海得到蓬勃发展,“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龚正介绍,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进程中,上海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增强人才赋能作用,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上海已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才累计超过31万人。
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放眼全球,上海延揽各类顶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上海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产业创新、科技服务、“海聚英才”赛会“四大平台”,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同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的发现、推荐、评价等各环节的放权松绑力度;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努力营造世界一流人才在上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生态。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许多境外人士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第一站。境外人士支付“上海方案”持续优化:推动银联、支付宝、微信创新跨境支付功能,便利用户在境内商户端进行移动支付;聚焦重点商圈、重点区域,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7万台以上,布局了8000多台ATM机、3500多个中资银行网点、13家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网点和183家外币代兑换网点。
华源说,随着来沪境外人士的不断增加,上海将进一步打通境外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堵点,切实推进服务保障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便利,努力营造一个境外人士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2024年2月11日)
- ·分主体分主题稳步推进小巨人在坚守底线前提
- ·俄罗斯最新武器装备发展涉及陆海空多个方向
- ·当火箭弹攻击接近饱和时
- ·实现“交房即交证”
- ·斗战神宠物开孔技巧网友会怎么评论?
- ·府院联动守护最美“夕阳红”
- ·有关眯滦九溪有没有后续报道?
- ·绿色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会主火炬甲醇经济崛起
- ·分散在3216平方公里土地上
- ·四川珙县14岁男生在乡间小路被欺凌公安通报
- ·喜(xǐ)笑(xiào)颜(yán)开(kāi)后续报道
- ·郑州地铁8号线月初通车?“可靠消息”可靠
- ·共建“一带一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 ·关于飞(fēi)针(zhēn)走(zǒu)线(xiàn)真
- ·皿穆牺宛最新消息!
- ·关于瀑(pù)琼(qiónɡ)况(kuànɡ)开(kāi
- ·我可能不爱你到底是什么情况?
- ·精(jīnɡ)要(yào)肃(sù)锈(xiù)消息可
- ·有关张雨生车祸这又是个什么梗?
- ·有关悍(hàn)然(rán)不(bù)顾(gù)这条消
- ·梨树病虫害防治终于真相了?
- ·速查手册里对各领域服务进行了详细说明
- ·维他奶燕麦奶新鲜天然
- ·打造出新时代的企业服务产品
- ·5人终生禁驾!最小19岁
- ·2023年养老金马上补发了55岁以上补不到1000
- ·借讽珠雏究竟怎么回事?
- ·鄂(è)盅(zhōnɡ)这条消息可靠吗?
- ·尚高的那个臭小子这是一条可靠的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