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7342户住房修缮已全面完工

最后编辑时间:2023-11-14 07:48:5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房山区是本次特大暴雨灾害导致人员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暴雨造成房山区多处公路、桥梁损毁,132个村一度通信中断,218个村供水中断,上万户房屋损毁倒塌。同时,多数农田被水浸泡,还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等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房山区了解到,目前,房山区全力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全面提升。7342户住房修缮10月底已全面完工,4558户房屋需要重建,目前已开工954户,确保明年汛期前完工。同时,及时发放各项补助,帮助群众温暖过冬。

  据了解,本次特大降雨导致房山区损毁县级以上公路10条、乡村公路230条,桥梁119座,北沟108国道多处被洪水冲毁。对此,房山区对重建道路、桥梁实施“三提升”,全面提高道路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

  首先是提升路基抗冲刷能力。通过路基挡墙由浆砌片石改为混凝土浇筑,增加其强度,并通过将下挡墙埋得更深,抬高临河侧路基等措施,降低洪水对路基的冲刷影响。

  同时,提升桥梁过水能力。通过加跨,增加桥墩之间的距离,增加过水断面,山区桥梁结合漫水桥设计,实现洪水过后桥梁主体结构完好。比如正在重建的六渡桥,就将在一侧增加三跨、加长60米;十渡3号桥,将从过去一跨变成三跨。

  此外,提升抗地质灾害能力。采取削坡、清除危岩,增加防护网、设置柔性拦挡等措施,降低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公路的不利影响。如108国道和108国道副线,从原来的浆砌片石变成了片石混凝土,增加了防洪的强度。

  针对房屋损毁情况,房山区分类施策,7342户住房需要修缮,10月底已全面完工,确保群众回家温暖过冬;4558户房屋需要重建,目前已开工954户,开工比例达21%,确保明年汛期前完工。

  在房山区大安山乡,房屋修缮、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着。大安山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乡里第一批房屋修缮375户已全部完工,已验收并发放救助补贴126户。第二批新增评估、复核户182户,其中已开工178户,预计11月15日前全部修缮完成。经第三方评估,大安山乡需要重建房屋共333户。其中,原址重建295户。截至11月11日,已开工260户,原址重建开工率88.1%,已完工10户,完工率3.4%。

  大安山乡地处深山区,山势陡峻,西高东低。不少村民以前居住在山坳中,房屋损毁后,无法进行原址重建。对此,乡里决定选择其他地块开展房屋重建工作,并对已经选取的2个地块开展地形图测量等工作,确保村民异地重建安全高效。

  经过2个半月的聚力攻坚,北京地区因特大暴雨受损的电力基础设施重建工程于10月底全面完工,受损电力设施供电能力全部恢复,为北京房山等地区百姓温暖度冬提供电力保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10月底,房山区霞云岭乡15个包村工作组到所包村再次开展敲门行动和精准摸排,了解群众温暖过冬物资储备、生活状况等,详细掌握每一户需要修缮或重建房屋家庭的具体情况。同时,加大12345办理力度,及时受理、接诉即办,提早开展了洁净煤储备、配送、保供等工作,乡村两级成立工作组,落实网格化工作责任制,前期做好入户走访,对村民用煤情况、需求量进行摸底统计,建立优质型煤购置工作台账,实时掌握配送情况,10月中旬就完成对15个村庄的442户进行优质型煤的全覆盖配送,配送清洁燃煤1800吨。

  四马台村是“煤改电”村,取暖季来临前,需要完成“煤改电”村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在“23.7”特大暴雨中,四马台村基础设施受灾严重。为了确保群众冬季正常取暖,四马台村党支部迅速协调相关公司,已完成209台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此外,为了确保各项补助措施及时发放,各职责科室加强手续办理,将应急救助金、综合救助金、低保,以及各类优抚对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等所享有的各类政策性惠民资金和物资,全面及时准确发放,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房山区是本次特大暴雨灾害导致人员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暴雨造成房山区多处公路、桥梁损毁,132个村一度通信中断,218个村供水中断,上万户房屋损毁倒塌。同时,多数农田被水浸泡,还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等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房山区了解到,目前,房山区全力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全面提升。7342户住房修缮10月底已全面完工,4558户房屋需要重建,目前已开工954户,确保明年汛期前完工。同时,及时发放各项补助,帮助群众温暖过冬。

  据了解,本次特大降雨导致房山区损毁县级以上公路10条、乡村公路230条,桥梁119座,北沟108国道多处被洪水冲毁。对此,房山区对重建道路、桥梁实施“三提升”,全面提高道路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

  首先是提升路基抗冲刷能力。通过路基挡墙由浆砌片石改为混凝土浇筑,增加其强度,并通过将下挡墙埋得更深,抬高临河侧路基等措施,降低洪水对路基的冲刷影响。

  同时,提升桥梁过水能力。通过加跨,增加桥墩之间的距离,增加过水断面,山区桥梁结合漫水桥设计,实现洪水过后桥梁主体结构完好。比如正在重建的六渡桥,就将在一侧增加三跨、加长60米;十渡3号桥,将从过去一跨变成三跨。

  此外,提升抗地质灾害能力。采取削坡、清除危岩,增加防护网、设置柔性拦挡等措施,降低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公路的不利影响。如108国道和108国道副线,从原来的浆砌片石变成了片石混凝土,增加了防洪的强度。

  针对房屋损毁情况,房山区分类施策,7342户住房需要修缮,10月底已全面完工,确保群众回家温暖过冬;4558户房屋需要重建,目前已开工954户,开工比例达21%,确保明年汛期前完工。

  在房山区大安山乡,房屋修缮、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着。大安山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乡里第一批房屋修缮375户已全部完工,已验收并发放救助补贴126户。第二批新增评估、复核户182户,其中已开工178户,预计11月15日前全部修缮完成。经第三方评估,大安山乡需要重建房屋共333户。其中,原址重建295户。截至11月11日,已开工260户,原址重建开工率88.1%,已完工10户,完工率3.4%。

  大安山乡地处深山区,山势陡峻,西高东低。不少村民以前居住在山坳中,房屋损毁后,无法进行原址重建。对此,乡里决定选择其他地块开展房屋重建工作,并对已经选取的2个地块开展地形图测量等工作,确保村民异地重建安全高效。

  经过2个半月的聚力攻坚,北京地区因特大暴雨受损的电力基础设施重建工程于10月底全面完工,受损电力设施供电能力全部恢复,为北京房山等地区百姓温暖度冬提供电力保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10月底,房山区霞云岭乡15个包村工作组到所包村再次开展敲门行动和精准摸排,了解群众温暖过冬物资储备、生活状况等,详细掌握每一户需要修缮或重建房屋家庭的具体情况。同时,加大12345办理力度,及时受理、接诉即办,提早开展了洁净煤储备、配送、保供等工作,乡村两级成立工作组,落实网格化工作责任制,前期做好入户走访,对村民用煤情况、需求量进行摸底统计,建立优质型煤购置工作台账,实时掌握配送情况,10月中旬就完成对15个村庄的442户进行优质型煤的全覆盖配送,配送清洁燃煤1800吨。

  四马台村是“煤改电”村,取暖季来临前,需要完成“煤改电”村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在“23.7”特大暴雨中,四马台村基础设施受灾严重。为了确保群众冬季正常取暖,四马台村党支部迅速协调相关公司,已完成209台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此外,为了确保各项补助措施及时发放,各职责科室加强手续办理,将应急救助金、综合救助金、低保,以及各类优抚对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等所享有的各类政策性惠民资金和物资,全面及时准确发放,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