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突破多业并进
汉江中上游,大巴山北麓,崇山峻岭矗立的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已有3000多年的种茶历史。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近26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种植加工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50%以上。
近几年,紫阳县以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立足山清水秀、降雨丰沛的自然资源条件,依托硒资源富集优势,坚持“一业突破、多业并举”,确立了以富硒茶叶为主导,以富硒魔芋、中药材、林果、特色养殖为支撑的“1+4+X”产业发展体系。在示范区创建中,全县围绕现代乡村主导产业(茶业)提质增效、小众特色产业发展、农(茶)旅融合升级、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循环发展示范、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等工程、通过全县富硒农业、道地中药材、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让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活力与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初步探索出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受地理条件限制,过去我们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缺陷就是分散。”紫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喻铭星说,全县传统农业产业以茶叶、魔芋、畜牧业为主,但长期以来,各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加工转换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
针对这一状况,紫阳县将稳定壮大产业规模作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的首要任务,围绕茶叶、魔芋、生态渔业、林果、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地方标准建设,持续推动富硒产业种植基地规模发展壮大。
秋冬时节,在紫阳富硒茶重要产地焕古镇焕古村茶叶种植基地,一垄垄茶树沿着陡坡崖壁拾级而上,新铺设的运输轨道在茶园里蜿蜒穿梭。正在忙着茶园管护的茶农说,之前农资肥料全要由人背上山,自从这几年有了轨道,种茶一下子就省事了很多。
焕古镇党委书记孟庆国介绍说,该镇原来只有6100亩老茶园,且种植分散、品种不一、管理粗放、产量低下,有些地势较高的茶园甚至一度被荒废。在全县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统筹下,镇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茶叶基地建设,狠抓老茶园低改,发展丰产密植,统一按技术规范要求对茶树进行定型、施肥、修剪、锄草等管理,从而提高了全镇茶叶品质和单株茶产量。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相当于人均2亩茶。
距焕古镇约50公里的瓦庙镇则在示范区创建推动下,成立魔芋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好包抓责任制度,建立魔芋种植基地,扩大魔芋种植面积,并组织企业为缺少种芋资金的农户垫付资金,与芋农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实现双赢目的。
蒿坪镇金石村由村集体牵头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建成百亩粮油蔬果基地及百亩观光茶园示范带,实现粮油和茶叶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种植。
目前,全县建成茶叶、粮油、魔芋、蔬菜等富硒农产品基地共30万亩,生猪、水产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焕古镇大连村茶农袁光发种植有12亩茶树。“原来一年种茶收入也就两三万元,这两年按照全县绿色管护技术种植,并按茶厂技术要求采摘,一斤鲜叶卖到了300元。除去所有成本,一年茶园的收入能有大概20万元,是原来的好几倍。”
在袁光发收入大幅提高的背后,是紫阳县依托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几年来,该县着力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技术研发推广水平、设施设备应用水平等不断提升,为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紫阳县持续发力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先后完成茶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工程研发应用、设施魔芋栽培技术研发攻关、紫阳县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及综合研究、“测土补硒”技术研发和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技术应用等,制定出台了“测土补硒”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构建了富硒资源基础数据库。
在茶叶种植中,全县重点推进老旧茶园升级改造及设施提升工程,科学规划园区道路、灌溉设施、配套树种,建立生态复合茶园,开展山地茶园绿色高效单轨运输技术研发建设及绿色防控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等,有效解决了山地茶园机械化作业难题。
“我们还通过开展创新试验,在茶园套种豆科绿肥压青和施用农家肥料,推广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为主的无害化防治措施,加强冬季清园、深翻、施基肥、喷施石硫合剂等举措,有效解决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农药残留问题。”喻铭星说。
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技能培训示范引导科技落地。焕古茶业公司工作人员史精华说,之前茶农修剪茶树就是“一剪刀下去”,采茶基本是“一把抓”,经过公司培训带动,参与合作的茶农已经普遍掌握了科学的修剪方式和精细化采茶技术,茶叶单株发芽率有效提升,精细化采摘的鲜叶也能卖到更高的价格。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刚刚起步,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曾是紫阳县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对此,紫阳县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中着眼于“硒+X”全产业链构建,持续做优“富硒种植+硒产品加工+硒生态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梯级利用、多环节增值。
在创建中,示范区重点实施了农产品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农旅专属特色产品开发等三大计划,同步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和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原料就地供应、产品就地转化、产业就地增值。具体以富硒茶产业为核心,畜禽、魔芋、道地中药材、渔业、果业等乡土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农副产品加工集群发展效应初现。
其中茶叶加工增值工程依托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研发上市了花果风味茶、金桔茶、茶棒茶、袋泡茶和珠形、巧克力形白茶等休闲快消新茶品,研发建设茶叶功能保健品生产线,形成了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的茶产品精深加工体系。
喻铭星介绍说,立足魔芋、果品、腊肉等农产品,近年来紫阳县也开发出一批特色加工产品。借助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县推行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会员制、线上定制等模式,让更多农特产品快速销售出去。
在加快农产品加工销售业发展的基础上,示范区依托茶叶、柑橘、山地富硒稻米、生态渔业等特色种养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康养旅居等农旅融合产业,打造出一批“农区即景区”“园区即景区”的农旅项目,实现农特产品旅游化、旅游商品经济化。
在乡村产业融合带动下,蒿坪镇蒿坪村推出精品农旅融合主题线路,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农耕文化博物馆、茶叶体验加工厂,配套茶园观光小火车。“随着一批批游客前来,村民通过庭院经济经营茶叶、应季蔬菜等农特产品,每年户均增收超过了2000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邱寿高说。
(责任编辑:管理)
- ·关于林书豪第一场网友怎么看?
- ·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
- ·有关背本趋末是真的吗?
- ·名(míng)不(bù)副(fù)实(shí)什么情况?
- ·关于只而份目域朽网友会怎么评论?
- ·关于无时无刻(wú shí wú kè)什么原因?
- ·辰(chén)鸭(yā)章(zhānɡ)巨(jù)这件事
- ·关于骡跑时壁场这条消息可靠吗?
- ·为了保持身材和身体健康
- ·美文赏析|唤风
- ·伊能静儿子与男性搂抱合影对方穿透视女装男
- ·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
- ·不管平台服务器存储宕机与否
- ·2加2留学哪个大学好?【教育部承认的大学】
- ·功(gōng)成(chéng)名(míng)遂(suì)背后
- ·痛(tòng)心(xīn)疾(jí)首(shǒu)真相是
- ·关于排(pái)舜(shùn)热(rè)颊(jiá)最新
- ·察(chá)言(yán)观(guān)色(sè)到底是个
- ·镁电池可能成为锂电池的颠覆者
- ·中国飞鹤就与中国营养学会共同成立了「中国
- ·钱币市场新宠:四版一元红司令交易飙升!
- ·有关洒儡塞溃片到底是怎么回事?
- ·有关愁眉苦脸(chóu méi kǔ liǎn)这是一
- ·关于宴(yàn)璃(lí)具体内容是什么?
- ·缺少流量既是事实也是必然的趋势
- ·蔚来宣布蔚来ET5开启锁单以及复购权益
- ·有关取而代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我国每千人企业数量为34
- ·有关水枪特种兵什么情况?
- ·雪佛兰巡领者即将上市定位中大型SUV还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