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同球共济”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编辑时间:2025-03-04 19:08:4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中国提出并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广泛共识,注入强大力量,展现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勇毅担当。

  “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同各国友人谈到“同球共济”,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展现着天下一家、和衷共济的中国智慧,彰显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国胸怀。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作为演讲现场翻译,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阿列克谢·阿列克萨欣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场对世界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演讲,我永远难以忘记。”阿列克萨欣说,10多年来的事实充分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同巴西联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会同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在巴以问题上,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一年来,中国在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展现责任担当,赢得了越来越多认可。

  “2024从都国际论坛”首次走向海外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论坛上的热词。在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看来,面对持续的冲突、环境危机以及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各国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为战略引领,为完善全球治理点亮了前行之路”。

  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2024年10月来华参加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同球共济”“中国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等中国主张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奥巴桑乔看来,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促进全球和平发展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155个国家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宣布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迈向现代化……兼济天下的中国行动,正汇聚起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

  2024年12月18日,满载蓝莓、牛油果等秘鲁特色水果的“新上海轮”,经过23天的航行,靠泊上海洋山港。稍早时候,首批来自中国的东风汽车已运抵秘鲁钱凯港。这标志着从钱凯港到上海港海运航线首次双向贯通。“钱凯港对秘鲁乃至拉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副总经理冈萨洛·里奥斯感慨,短短几年间,钱凯港从一片荒芜的海滩发展成如今南美首个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秘中合作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这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国企业纷至沓来,以期进一步加深与中方的合作。“正如钱凯港岸桥上的标语所写的,这是‘大家的港口,为了所有人的港口’,它像一条纽带,连接了人与人、心与心。”

  不久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运输方案的一个极优选择,为沿线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荷兰BTT多式联运集团货运经理奥拉夫·赫伊津哈介绍,2024年该企业承运的中欧班列运输业务同比增长25%左右。近年来,该企业积极开展多式联运服务,专门设立欧亚物流业务运营部门,并在中国成都开设办事处,负责联络当地客户、安排提货和装车等,响应客户多元需求。“畅通高效、多向延伸,不断发展的中欧班列将有利于推动国际物流供应链更加富有韧性。”赫伊津哈说。

  “大基建”连接着大海与大陆,“小而美”书写着憧憬与希望。伊拉克巴士拉省西北部麦地那地区,窗明几净、配套设施齐全的阿里·本小学内不时传来琅琅书声。连年战乱和政治动荡导致伊拉克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2024年6月,由中企援建的阿里·本小学正式移交并启用。“这所荒地上建起来的现代化学校已成为当地的标杆建筑,悉心呵护着孩子们读书的梦想,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在当地工作人员法胡里·萨利赫看来,中企助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体现出对增强当地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视。“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还在不断以实际行动帮助其他国家人民同样也过上好日子!”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2024年,同塞尔维亚启动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实现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欧洲的突破;同巴西宣布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彰显新兴大国的责任担当;同非洲国家一致同意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表明中非28亿多人民风雨同舟的共同心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倡议变成共识,从愿景成为实践,成为推动当今世界面貌发生积极而深刻变化的重要力量。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拔地而起,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动力”,照亮非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非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之一。”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库阿库曾在世界银行从事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在他看来,从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到携手推动“十大伙伴行动”,中国始终愿意分享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提供借鉴,携手各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阿中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到‘五大合作格局’,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正跑出加速度。”阿联酋国际问题学者、阿中关系与事务专家麦乐耶姆·卜拉希米如是说。

  “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优质应用服务,在精准农业、交通运输、国土测绘等领域为民众提供便利。”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本·阿莫认为,阿中携手在空间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令人备受鼓舞。

  在老挝磨丁海关,副关长通·帕纳提正用中文与中老铁路货运交接所的工作人员沟通。“如果想要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内涵,那就看看老中铁路吧!”帕纳提说,“老中铁路的建设让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更进一步提升了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了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表示,在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排外主义日益抬头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了希望,“期待新的一年,拉美国家同中国继续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向世界展示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担当”。

  以“同球共济”的精神、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一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报北京、柏林、曼谷、迪拜、里约热内卢、莫斯科、约翰内斯堡1月6日电记者陈尚文、刘仲华、杨一、任皓宇、宋亦然、时元皓、肖新新、戴楷然)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互联网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