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儿有个零碳村庄设计师

最后编辑时间:2024-08-11 13:42:1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村里还有新能源充电站?8月6日,跟随零碳村庄设计师裴东鑫的脚步,付楼村绿色发展的画卷缓缓展开。

  初来乍到,如何帮扶,裴东鑫心里也没底。但刺骨的寒风吹得他找三床被子,再盖一个军大衣,都暖不热被窝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

  村民如何温暖过冬成了裴东鑫的牵挂。走村入户,全面摸排,形成重点问题清单:村民急需解决冬季清洁取暖问题;村小学夏冬两季用不起空调;村内污水一直没有达标处理。

  付楼村紧临黄河,处于风口位置,风能充足,全年阳光有效利用时间达1200小时,远高于光伏发电的盈亏平衡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立足付楼村实际,裴东鑫和村“两委”商议后,利用风能和光照资源优势,用新能源为群众办实事的帮扶思路逐渐明晰。

  方向确定,驻村工作队联系国家电投到付楼村投资风电和光伏发电基础设施,并注册成立村集体企业,统筹运营全村应用场景建设。

  “新能源充电站一共有4个慢充、3个快充,一辆汽车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充满。”裴东鑫告诉记者,这是村里搭建的第一个新能源应用场景,也是全国首个集“风光储充放”于一体的村级智能微网项目。

  针对取暖问题,付楼村成功探索“屋顶光伏+碳纤维地暖+外墙保温”的农村清洁供暖新模式,基本实现冬季采暖运行零成本。

  “村里都零碳了吧?”面对记者的提问,村民李先菊打开了话匣子。“屋顶上装的板板发的电能直接用,第一书记为咱送来‘阳光福利’。”说着,她掐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夏天开空调、冬天用暖气,再也不心疼电费了,用不完的电还能换钱,一年能多挣3000多元,相当于咱多种了2亩地。”

  在村东头,312米长廊上面铺设了420多块光伏板。这是付楼村最新落地的零碳应用场景——光伏长廊。

  “长廊发出的光伏绿电,可以作为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动力。”裴东鑫介绍,这些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将全村的生活污水转化为达标中水。

  “当年焦裕禄书记在这里探风口、治风沙,如今我们借风能、太阳能打造零碳乡村,建设全国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村。”在裴东鑫看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仅要解决村民眼下的难题,还要让美丽乡村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裴东鑫说,现在村里绿电项目年发电量达到120万千瓦时,新能源收入占村集体年收入的四分之一,“阳光福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

  零碳乡村,“风光”无限。采访结束时,村里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渐次亮起,不仅点亮了村民的绿色生活,也照亮了零碳乡村的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