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

最后编辑时间:2025-03-27 19:27:3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顾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出的铿锵步伐,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过去一年,一个个务实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行动,诠释着命运与共、同球共济精神,铭刻下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勇毅担当。

  三大主场外交,4次重要出访,130多场外事会谈会见,近百封贺信复信贺电……沉甸甸的数字记录元首外交丰硕成果。阐释“全球治理观”,引领“大金砖合作”,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明确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念和举措,为全球发展和治理提供方案。从斡旋缅北和平到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中国积极为恢复世界和平奔走,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以友为桥、以心相交,越来越多国家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列中。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个实践平台观之,“从钱凯到上海”全球瞩目,这条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铺就繁荣幸福之路,这是以大联通推动大发展的成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准箱,开行万列所需时间从最初的90个月缩短为6个月,这是高质量发展跑出的“加速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折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的崇高追求,标注“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不懈努力。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十字路口,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迭加碰撞、交织发酵,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减反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携手各方在时代的风浪中谋大势、担大义、行大道,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坚定选择。

  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才能互利共赢。从维护全球经贸稳定,到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单打独斗行不通,独善其身做不到,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合作不论大小,只要真诚,就会有丰硕成果。”我们将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互帮互助、互惠互利,让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发展的力量越聚越强。

  做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才能共同进步。“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讲述中国脱贫历程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启示,既是治国理政经验的真诚分享,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交流跨越隔阂、以互鉴代替冲突,在“双向奔赴”中促进各国相知相亲,定能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才能开创未来。全球休戚相关,人类福祸相依。乘坐在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各国人民不仅是同船人,更是一家人。各国携起手来,把“我”融入“我们”,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

  今天的中国紧密联系世界,成为动荡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合作力量、进步力量,我们更加坚定“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有这样的定力和自信,并付诸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定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同世界各国一道共绘人类文明壮丽画卷。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着,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