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录|胶东大饽饽里的“大”道理

最后编辑时间:2024-01-31 21:19:2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临近春节,家住外省的同事们纷纷准备起回家伴手礼。来自江西的姑娘小安在经过山东农村集市、城市商超甚至夜市的洗礼后,最终定下要跨越1550公里带回家的年货主打——胶东大饽饽。

  蔡依林曾在《野蛮游戏》里唱:老虎 老鼠 傻傻分不清楚/满脸 泥土 失败的被俘虏。这句流行歌词若换成胶东大饽饽上,估计会是:馒头 枕头 傻傻分不清楚/篮球 足球 被比得没看头。第一次邂逅胶东大饽饽的人,常常被这一比脑袋还要大的地方主食震惊到。

  胶东大饽饽的人气就像一道闪电一样快速上扬,并激发了线下实业的蓬勃发展。尤记得2023年夏天我和家人驱车去青岛,在崂山脚下的王哥庄,看到不止一条“大馒头街”,七八百米长的街道两边林林总总的商铺,皆共享一个名“王哥庄大馒头”,很是稀奇。

  据说,有着500余年历史的王哥庄大馒头、凭着“专供面粉+崂山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传统工艺”的独特配方,发展成为青岛的特色产业之一,实现了从餐桌面食到特色经济领头羊的华丽转变。截至2023年10月底,王哥庄大馒头产值超过1个亿。

  在王哥庄一家大馒头店,我有幸见到了被称为“饽饽笑、喜事到”的开花馒头,果真个个能把篮球比得没看头。据说这种在锅里自然蒸裂了口的大馒头才算得上是上品,而这不是简单用刀划开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有扎实的调面手艺,非一般人所能操作。

  聊天中,意外得知这家大馒头店的董师傅已拜师“国宝级”面点大师陈秀英。盛情邀请下,我们尝到了董师傅以新鲜牛奶融入当地独特配方的馒头新产品,既有“自然农法”的扎实口感、也有牛奶的香甜本味。如今提起,仍然口舌生香,令人念念不忘。

  历史往前翻,胶东大饽饽的大身量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则说法和轩辕有关,据说公元前6世纪轩辕开辟了农业,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了麦子,这些地方的农民为了纪念轩辕,做出又香又大的花饽饽,大概饽饽之大来自感怀之深。

  另一则说法是,早些年在胶东地区,只有过年过节家家户户才做大饽饽,发面、且多用红枣,蕴含“早发”“大发”之意。

  大发大旺、蒸蒸日上,这确实契合山东人的精神世界。瞧,山东人喜欢将朴素愿景融入一个“大”字。比如,山东人爱说“章丘大葱”“胶东大虾”,爱吃“潍县大萝卜”“临沂大煎饼”,爱扭“大秧歌”爱踩“大高跷”,爱逛“大集”爱喊“大嫚”……央视名嘴康辉曾分享他对山东人的印象,说“我觉得山东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大,格局大、气派大、个头大、酒量大”。

  一个“大”字之于山东人,像一把量尺,对照出山东人豪爽仗义的大爱、不计付出的大公、家国天下的大义,镌刻出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关照,也映衬出山东人颇为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这样看来,胶东大饽饽,不但寓意极好,地域特色也十分突出。

  大概没有人抵得住对团圆温暖的期盼、对更好生活的向往。胶东大饽饽刚好契合了这一新年期许,且可以举家分享。

  人间有味是清欢。春节回家不妨带上胶东大饽饽作为归家团圆的伴手礼。不过前提要检查好你的行李箱容量:饽饽个头虽大,带少了也一定不够分。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