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新闻“文天祥·文天瑞的传说”入选海南省万宁市非遗名录

最后编辑时间:2024-04-30 20:50:3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近日,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万宁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万宁六连岭红色故事、 “文天祥 · 文天瑞的传说”、兴隆华侨印尼舞、万宁狮舞、琼剧、万城东山功、安坡桩头功、周家庄马仔功、潮港猛虎下山拳、万宁和乐粽子制作技艺、万宁东山烙饼制作技艺、 万宁东澳鹅烹调技艺、兴隆华侨香草兰茶制作技艺。为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这些非遗项目,万宁旅文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抵抗蒙古大军名将和文学家,他以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而闻名。他的传说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广为流传,被视为民族英雄和忠诚的象征。他的名言和诗作,如《满江红》和《正气歌》等,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引用。他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电视剧和电影中,继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

  文天瑞是南宋末年的抵抗蒙古大军英雄,他以智勇双全和忠诚于明朝的精神而着称。他在抵抗蒙古大军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忠烈祠神主”。文天瑞的传说主要流传于海南万宁等地,他被视为地方英雄和抗争精神的象征。每年的文天瑞祭典和纪念活动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和信众前来参与,保持着对他的纪念和崇敬。

  南宋末年,元军攻破了宋朝的都城临安,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坚决反对投降元军的主张。然而,由于宋朝的内部分裂和其他官员的背叛,文天祥最终被元军俘虏。

  尽管被捕,文天祥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拒绝屈服于敌人。他被关押在囚室中,但他的精神始终不曾动摇。他时常高声唱起抵抗蒙古大军歌曲,激励着其他囚犯和民众。

  元军对文天祥的坚持感到非常愤怒,他们试图用各种手段迫使他投降。然而,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他宁死不屈,表现出了无比的忠诚和勇气。

  与此同时,文天瑞作为文天祥的堂弟,也继承了兄长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他在抗击元军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立下战功。然而,由于宋朝的覆灭和战局的不利,文天瑞最终无法阻止元军的进攻。

  面对无法抵挡的敌人株连九族,文天瑞决定与一位姓李的卫兵一同逃离。他们选择了一个偏远的地方,也就是海南省万宁市后安镇曲冲村,作为他们的避难之地。

  在曲冲村,文天瑞和李姓卫兵过着简朴的生活。尽管失去了家国,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家族和民族的忠诚。他们传承着文天祥的精神,将他的故事和抵抗蒙古大军的传统代代相传。

  “文天祥·文天瑞的传说”分布范围在万宁 、琼海 、陵水、文昌等地,并辐射全省,万宁市后安镇曲冲村也因此闻名。

  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海南文化古村——万宁市后安镇曲冲村被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村庄内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经,溪水清凉透明,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民房坐落有序成排面向港北小海,各排民房中间有宽约80米的农田隔开,依序渐成四排,村民称之为“三层浪村貌”。村中有一座几百年的文氏祠堂,文氏祠堂展示了文天祥、文天瑞的事迹和历史文物,还存留有多间300多年历史的“十柱屋”。

  走进曲冲村,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那雄伟的文氏祠堂和坐落有序的古老民居,还有满眼青绿的农田、百年大树和宽阔的港北小海,美轮美奂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曲冲村的村民还保留着浓厚的读书、习武风气,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文化古村。“立德立忠能报国”是文天瑞立下的家规,其后代牢记这流传了700多年的家规,忠德也成了文姓子孙行走江湖、交朋结友和待人处事的好秉性。

  据了解,700多年以来,文天祥、文天瑞流传下来的系列故事有40多个,如《文天祥与正义歌》《文天祥慷慨就义》《文天瑞忠诚奉国》《文天瑞与李姓卫兵的兄弟情》《文天瑞与曲冲村》《文天瑞喜迎家乡来客》《文天祥与文天瑞的手足情》《文天祥给妹妹的信》《宋末三杰》巜文天瑞避难渡琼》《文天瑞的特殊遗嘱》《立碑的故事》等等,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对抵抗蒙古大军的坚定信念,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发图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世佳话,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