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在缅怀的同时让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最后编辑时间:2024-12-03 09:05:2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一首用百年人生书写的长诗,落下最后一个标点——11月30日上午,叶嘉莹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遗照上的叶嘉莹,温柔而纯粹。哀乐低回,人们深情告别先生。对于叶嘉莹先生的逝世,我们每个人都深感悲痛。在缅怀和哀悼叶嘉莹先生的同时,我们青年学子应当追随先生脚步,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这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栏目组给叶嘉莹的颁奖词。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材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这是一位充满了人生传奇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被誉为 “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她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她甚至捐出自己的积蓄3500多万,志在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看到数十年来,叶嘉莹先生始终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生如同流星划过夜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熠熠生辉,绽放无尽光华。她历经风雨洗礼,却似莲花般从淤泥中绽放,纯洁而高雅,坚守着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她不仅深入骨髓地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以独具匠心的视角和笔触,为古典文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难发现她的诗词,宛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在人们的心田,洗涤着尘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与品质。她的一生,如同一首气势磅礴的史诗,诉说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朽传奇,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

  颇具欣慰的是,在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去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们从叶嘉莹先生手中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与责任,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手里继续熠熠生辉。李子柒等非遗传承人就是其中的一员,她们借助新媒体创新传播形式,拍摄非遗文化的短视频,让许多不为人知的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诚然先生已逝,但传承之火不熄。叶嘉莹先生必会长存于吾辈心中,先生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吾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让我们一起笃定前行继续续写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河西学院 王好鸿)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