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10年来经营主体增加128倍

最后编辑时间:2024-08-10 08:54:5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记者 庞婷)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开展“一标四维”登记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以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出20条高品质登记注册服务举措,赋能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自2017北京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已先后出台千余项改革举措,极大激发了首都经营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截至2024年7月底,北京市经营主体达262.11万户,是2017年的1.28倍。

  北京市推出9条优化举措,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自2022年实施以来,北京已支持持有“外国(地区)护照”“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六类证件人员和香港主体投资人通过全程电子化零见面方式全程网办企业登记,将外商投资企业开办时间从2至3个月缩短至最快一天办结。

  北京市推出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15条具体举措。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试行开展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优化个体网店经营者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支持个体电商高质量发展、促进电商平台规范发展、多措并举形成监管闭环等三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

  其中,支持个体电商通过地址变更方式拓展线下经营渠道、支持个体电商采用“一照多址”方式记载多经营场所信息、支持个体电商通过“个转企”方式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3条举措为全国首创。

  北京市全面施行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即将登记机关预先核准名称改为由申请人直接在线上平台申报企业名称,实现名称登记的自主选择、自行确定、自我管理,将名称登记时间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20分钟以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命名的自由度、灵活性与效率。

  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经营范围填报从“输入文字”变为“点选条目”、从“填空题”变为“选择题”,有效解决了申请人不会填的问题,提高了登记效率与准确度。

  在此基础上,北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特色经营活动自主公示试点工作,成为全国首个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试点城市,在确保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的同时,鼓励企业自主公示其独特的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要求与企业个性化特质的融合。目前,北京支持科技、文化、餐饮服务、食品生产等重点行业特色经营活动自主公示。

  自2016年起,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系列便企利民新举措,畅通企业退出渠道。优化普通注销流程、推行简易注销登记、优化破产退出机制、建立包容性退出机制等,从企业退出的全流程、各环节缩时限、降成本,打通企业退出“最后一公里”。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与税务部门实现了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经工作人员在线核查,纳税人状态显示为“注销”的,即确认为该户企业已办结清税手续,申请人无需再向登记机关提交传统的纸质清税证明,使得整个注销流程更为顺畅、高效。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