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带货“切身”受限制“分身”仍需担责

最后编辑时间:2024-04-17 14:37:3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则关于直播带货的新闻,演员朱梓骁在直播间里低头吃鸡爪的画面引发了争议。然而,事实却是这些画面是通过抠图将网红明星的吃播视频嵌入直播间而制造的假象。

  这种“直播切片分销”模式早在2022年就开始出现,并被各路网红明星广泛使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尽管画面上有“朱梓骁授权直播间展示效果非真人”的提示,但这种直播模式依然让消费者感到困惑。

  在这种直播中,主播们机械地播放视频,对产品置之不理,仅仅是一种“鬼畜式”播放。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感到不适,也难以被视为对消费者的尊重。

  除了朱梓骁,还有疯狂小杨哥、郝劭文、多余和毛毛姐、黄圣依等明星都开始采用切片授权的方式,形成账号矩阵,在各个平台进行切片分发。

  “切片带货”之所以能够走红,是因为它背后有着商业逻辑。通过授权,“切片”实现了明星网红IP价值的复用,可以在多个直播间展示,从而达到多方位推广的效果。

  然而,省时省力未必代表这是一门好生意。好生意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利润,更应该考虑到商家和消费者是否能够双赢,以及商业行为的可持续性。

  直播带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明星和主播能够真实地关注消费者的感受,根据需求推介商品,建立起真实的互动关系。

  相比之下,切片直播更像是一种“无人”直播,让消费者难以感受到真实的互动和体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这种模式让人担忧。

  对于明星和商家来说,他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纸授权带来的是责任和义务。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欺诈行为,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因此,切片直播的抠图操作涉及到了复杂的知识产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必须引起相关机构、商户以及主播的重视。

  在商业行为中,消费者利益至关重要。商品质量、宣传效果、渠道保障,对“真人”和“假人”都应该一视同仁。任何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都应该受到严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