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wú)人(rén)问(wèn)津(jīn)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编辑时间:2024-12-28 07:05:0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早在2012年,欧盟对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也采取过类似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征收高达47.6%的税率。[8]但高关税并未削弱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时至今日,欧盟将近90%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中国制造。[9]

  而在电动汽车行业,即便欧盟施加额外关税,中国企业仍有盈利空间。荣鼎咨询对比了比亚迪和大众的电动汽车在中国和欧盟市场的价格,发现大众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售价比在中国高出近50%,但比亚迪汽车的价格差距更大,其欧洲价格几乎是中国价格的两倍。

  在考虑运费、关税、分销和增值税后估计,比亚迪在欧盟销售的每辆SEAL U(即宋Plus)可获得约1.43万欧元的利润,而在中国销售的每辆SEAL U利润为1300欧元。这也意味着,即使受额外关税影响,比亚迪依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另外,许多中国车企已经或正计划在欧洲建立工厂。奇瑞今年4月宣布,将与EBRO-EV汽车公司合作,在西班牙生产电动汽车。蔚来汽车、比亚迪则在匈牙利投资建厂。欧盟额外关税仅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欧盟境内生产的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则不在加征关税范围内。

  正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欧盟此举短期内肯定对中国车企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没有太大影响。没有哪个行业是因为反补贴而不能发展的,因为我们是市场化竞争,经过长期考验之后,会证明我们的产业仍然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加征关税既然未必能削弱中国车企竞争力,那么欧盟本土的电动汽车企业能借此东风一举崛起吗?伊福经济研究所(德国最大的经济学研究智库之一)统计了162名经济学教授的意见,其中33%的教授认为,不应当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关税不会消除中国电动汽车的主导地位,欧洲制造商也不会因为关税而提高生产效率。[10]

  基尔研究所估计,假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平均20% 的额外关税,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数额将减少约38亿美元,这部分数额将在很大程度上(33亿美元)转向欧盟本土电动汽车。但与此同时,即便中国不采取额外关税措施,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量也预计会因关税措施下降6亿美元。[11]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欧盟汽车行业早已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增加关税,也必然损伤在华建厂的欧盟车企利益。

  正如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所说,关税是一条“死胡同”,将损害全球企业的利益,无助于增强欧洲制造商的竞争力。毕竟,中国制造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中,宝马所占份额与比亚迪几乎相当。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也指出:“这些(关税)措施的潜在损害,可能大于给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业带来的潜在利益。”[12]

  加征关税能否为本土车企带来长远利益,暂且还是一个问号。但额外关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早前,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尽管最终决定暂不征收额外反倾销关税,但此举仍然起到敲打作用。同时我国还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据基尔研究所预测,假如中国对欧盟猪肉采取50%的关税,可能会导致西班牙、德国、丹麦等国的对华肉类出口受到冲击,出口额或下降80%。[13]

  欧盟加征关税法案看似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行业,但这不仅没有受到一致欢迎,反而招致了行业巨头及部分行业协会的抨击,这表明调查过程中并未充分参考汽车行业的意见,也暗示了真正的受益者并非本土汽车行业,法案难以得到行业的全力支持。

  在法案中增加继续谈判的条款,证明欧盟已意识到加征关税损人不利己。但与此同时,四个月的投票表决期限将至,结果难以扭转,两相权衡之下,只好通过增加条款的方式,保持继续谈判的可能,从而寻求对欧盟更加有利的谈判结果。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