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只剩下‘’大‘’了?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19 07:12:3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山东人对改善本省高等教育现状的愿望有多强烈。毕竟,山东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高考大省,教育资源却与经济规模严重不匹配。

  别的不说,隔壁江苏211大学就有11所,2所985学校。而山东只有3所211大学,2所半985大学(半所是哈工大威海分校,独立招生),不仅数量远远不足,录取率也落在全国的下游。

  “这类大学要么卖情怀,要么立军令状,要么大刀阔斧地改革,要么无比高调地引进人才,总之不会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太久。然而一番拳打脚踢、积极努力后,距离当初承诺的办学水平,总是或多或少差了那么一点点。”

  我们不妨像分析一间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样,从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三张表的角度,看一看山东大学的办学条件,科研水平和发展前景,我们的分析结论是:山东大学的在这三张表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现金流表:山东大学仿佛卷入山东纠缠不清的区域竞争,连带影响了自己的战略定位,发展路径,成为山东经济差强人意下的教育版注脚。

  山大异地办学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1930年9月,因济南五三惨案而停办的山东大学,便将校址搬到青岛。这是青岛与山大历史上的第一次相遇,也由此开启了山大多地办学的“黄金时代”。

  所以,当2009年,法学出身的徐显明成为山东大学新任校长,让山东大学重返青岛,成了这位老山大人的“山大梦”。在青岛市和教育部的积极回应下,青岛校区的建设,自2010年始便进入快车道,到了2016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启用,并迎来了她的首批1007名学生。

  目前,山东大学济南青岛威海“一校三地八校园”,如果再加上未来的章丘,就是九大校区的繁星布局,在全国高校中堪称绝无仅有。

  一方面人才待遇低,吸引不来人才,坊间甚至传言山东大学教职工待遇一度沦落到985高校倒数第二。

  另一方面,好不容易把人才引来了,却把好端端的学术氛围搞成了官场习气,人才找不到发展的平台,来了又走,口碑崩坏之下,以后谁还敢来?

  山东大学这种“积极颓废”的作风,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整个山东省发展困境的缩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