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逢候大漠孤烟青春界碑·国土边防2024暑期新疆方向活动总结

最后编辑时间:2024-08-16 08:51:0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我国边疆地区幅员辽阔,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对这些地区虎视眈眈,试图分裂祖国大好河山。驻守在边疆的战士们是祖国边境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巡逻、警戒、建设哨位,克服艰苦的自然条件,挥洒汗水与热血,枕戈待旦,只为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应对安全威胁,保护国家边境不受侵犯,确保国家安全。与此同时,他们也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军民团结,为边境和平稳定做出突出贡献。每一名戍边战士,都将自己的青春镌刻于界碑之上,用血肉筑起不倒的边防长城。

  为进一步认识、学习并弘扬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与奉献精神,在清华大学英雄文化基金和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的组织和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学生组成的“青春界碑·国土边防”实践支队前往新疆奎屯、伊宁等地区,与坚守在边境线上的战士面对面深入交流,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边疆地区风土人情、战士们的护国精神,军民团结血浓于水的温情景象。

  26日下午,赵老师来到中队同新疆方向的同学们进行交流。当问到我的行程感受时,我表示,自己因为在活动开始前就同相关领导进行了沟通,以为自己已经对活动十分了解,但在第二天有高反的情况下,亲身体验边防巡逻路线,才真正明白边防的辛苦。

  也正是这次重走边防路和同边防哨所民兵们的互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的纯粹。我作为美院学生,纯粹的事物总是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入伍经历,有三分之二都在单位里创作,但是唯有绘制的作品真正与官兵息息相关的时候,大家才会真正被打动。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创作中,只有贴合大众的作品才是主旋律。

  来到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生活条件的艰苦。在天山的中哈边境上,海拔高、天气冷的同时,阳光毒辣,甚至有很多同学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出现晒伤。因此,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边防的护边员们的辛苦不言而喻,这也令我十分感动。在前往护边哨所的路上,我看到一块牌子写着“人人都是护边员,人人都尽护边责”,军民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卫国戍边精神令我触动。

  我们还参观了伊利将军府、小白杨哨所等地方,他们共同见证了从古至今汉族、哈族、锡伯族、维族等各族人民共同守护我国疆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民族团结、保家卫国的精神在这里充分发扬。

  作为清华的学生,我们也会将此次行程深深烙印在记忆里,钻研专业知识,争取为国家发展建设及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参观完小白杨哨所后,我们和赵老师成功在中队“会师”。我们进行了前几天的活动总结和交流,其中每位同学也都发表了自己这些天来的感受。在交流到达尾声时,赵老师为大家清唱了几句《小白杨》,高亢嘹亮的声音、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我感受到赵老师对驻守边疆的“小白杨”们充满了敬意,而我们在小白杨哨所旁唱的则显得软绵无力。我也不禁反思,即使我唱功拙劣,但提高精神面貌总是能够做到的。虽然在参观小白杨哨所时,对塔斯提、小白杨的故事感触很深,但可能因为我的懒散导致别人误以为我“有虚”此行,而学会去让别人从自己的行为里感到尊敬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27日晚,经过一番舟车劳顿,武装部部长赵老师到北屯市与我们会合,同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交流。在会上,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前几天行程中的切身感受。

  我感触最深的是护边员的不易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护边员们舍弃了城市的生活、放弃对家人的陪伴,驻守在祖国边疆,保卫万家灯火,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而在小白杨哨所,我看到了边防武警战士装备的变化,以前的土地雷、手摇发电机等已经淘汰,现在装备了先进的无人机、电子鹰眼、全地形车等。

  赵老师在总结时提醒我们不能光看,更要用笔记下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日后学习中更要践行爱国主义,矢志报国,对此我谨记于心。

  我虽然曾在各种媒介中了解过边防任务的艰难和边疆环境的艰苦,但都不及亲身到一次边境来得真切。只有这种环境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大山的高峻、山谷的寒冷、湖水的冰凉和狂风的怒吼。也只有体会到这一切,我才明白边防员们每天面临的困难有多么大,我也才读懂他们习惯了沉默不语的背后背负了怎样的重任。我们的祖国山河有这样一群人保护,又怎会不可爱呢?

  我想这正是我们开展国防教育、组织实践的意义,这让我们能用亲身经历用心体会边防员们的不易,更激励我们作为清华学子在将来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

  何谓“伟大”?在此之前,我觉得伟大是一个宏大而空洞的词汇,但是边防线上的中国红和迷彩绿赋予了伟大更加实际而深刻的内涵。在我看来,伟大不一定是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日复一日,无愧于心,无愧于家国,这便是平凡中的伟大。正如我们这次所走近的守边人员和边防战士,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他们默默地守卫着我们的边疆,无怨无悔,他们是伟大的。伟大孕育于平凡之中!海晏河清,山河无恙,感谢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最可爱的人们。

  于我而言,这次来新疆的青春界碑国土边防实践,首先是让我直观的看到了西域的壮阔山河,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土地;其次是走入到军营中,和边防战士们同吃同睡,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爱国坚韧团结自信的精神。我由衷感谢随行保障我们实践的黄指导和孙指导,为我们的出行、食宿以及和部队的联络提供无微不至的保障;最让我感触的是边防战士们的付出,他们始终坚守在边防岗位上,往往有着与年龄不符合的沧桑面孔,黝黑的皮肤,满手的老茧,这正如队伍中一位同学所说:“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平凡的伟大”。

  在此次北屯之行中,我们与校武装部老师举行的座谈会活动圆满结束。会上,同学们依次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前半程的感悟。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还共同回顾了前半程的学习与成长。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北屯之行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爱国信念,激发了为国家奉献的热情。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6日晚,我们与武装部赵老师展开了交流,我们在汇报了近几日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聆听了赵老师对我们的要求。赵老师指出,我们虽然不在学校,但依然在课堂,因此也要保持认真学习的面貌。比如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时要记笔记,早上不应该睡懒觉。听完老师的指导,又看到赵老师以身作则地在听我们发言时做笔记,我感到很惭愧。前几天我并没有拿出积极学习的心态来,很多时候更重视玩而不是学,忽视了这次实践的课堂属性。边疆的草原和哨所没有课桌,但依然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没有课本的地方,更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寻找可以学习的地方并加以总结提炼。这比单纯读书更难,但作为回报,我们也将学到更直观、更新鲜的知识。

  非常激动能参加此次实践,我一直有个边防梦,但参军时因为名额限制没能实现,这次新疆实践也是我的圆梦之旅。实践第二天,我们前往宏达坂惠民驿站,这里山高谷深,人迹罕至,海拔将近4000米。我们和4名少数民族护边员同升国旗,深深地为他们心怀祖国、勇敢坚毅而折服。随后我参与了马巡,穿过高山草场、涉过湍急溪流、翻过乱石纵横,雪山在前,我的心中无比豪迈。我相信,此次实践,必然让边防军民的故事和精神,烙印在同学们的心里,回荡在雪山之巅。

  领导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探微书院生医3的刘乃菲。作为退伍女兵,这是我退伍近一年以来第一次暑期实践活动,时隔三年,很幸运能有这次机会重新回到新疆。

  这次活动虽然还未过半,但已经给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和感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在边防巡边的体验,海拔高没信号,人迹罕至山川寂寥,最鲜艳就是那面五星红旗。我们只体验一天都感觉非常艰苦,更何况日复一日坚守在边防线的巡边员呢?

  我们大部分都是大一大二的同学,我本人退伍返校后目前也是大一大二阶段,两年的军旅生活给了我很多锻炼,也让我坚定了退伍返校之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想法。学好学精,时刻准备着,为日后部队或者地方做出自己的贡献。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法学院的张灵娜。我对此次新疆之行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个人生活方面,我在本次实践的行程中收获了非常多。此次行程的沿途所见成是我此行的关注点之一,书上的理论知识在行程中逐渐和实践重合,让人受益匪浅。

  在军队生活方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巡边体验。前往哨所的道路无比崎岖坎坷,强烈的日光直射让我睁不开眼,太阳稍稍降落就已是寒风刺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戍边人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这次新疆之旅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新疆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戍边战士们对于祖国深沉的爱。我也将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其运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发展尽力。

  通过此次“青春界碑·国土边防”活动,我和活动的其他成员共同体会了边防民兵的辛苦、界碑的威严神圣、韩涛精神的强大力量。新疆的“大好河山”,正是因为有官兵们的“寸土不让”才得以繁荣昌盛,小白杨日复一日的生长,也承载着边疆卫士们日复一日的付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就是新疆的万家灯火和边防卫士关系的真实写照。

  锤炼身心,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期10天的实践课程已经结束,但是切肤的感受却不会消逝,在雪山和大漠上的每一次呼吸,和官兵交流中的每一段话语,都传达着赤诚的人们纯粹的意志。我作为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同时作为一位退役大学生士兵,誓将这种赤诚与纯粹带进我的艺术创作中,将作品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吻合,以纯粹之精神,创造出打动人心的纯粹之作品。

  这次“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新疆方向暑期实践活动历经十天圆满结束,非常感谢武装部能够给我这次机会,能够让我在退伍近一年之际,重新回到部队,跟随新疆兵团武警战友们走访北疆边防,走一走同为兵团人的父亲每年冬天的巡边路。

  活动中,我们在可克达拉宏达坂山上骑马巡边,在霍尔果斯口岸界碑描红,在小白杨哨所重温入伍誓词,在185沙山上感悟“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奉献精神,重温何谓“日复一日精彩的重复”。从坚守在恶劣环境边防一线的护边员和尽职尽责的人民子弟兵武警战士身上,我深刻体会到,自己做为一名兵团子女清华退伍士兵,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学精,当国家、军队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活动,我进一步增加了对边防生活的了解。无论是在武警部队的交流,还是参与到护边员的日常巡逻,我都能感受到边疆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各民族团结一致,“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精神。看着护边员们暴瘦风吹日晒的脸颊,我也不由感概,我们平时生活的安宁稳定,离不开他们的坚守。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次活动后,我认识到民族团结、国家强势的重要性。只有民族团结、万众一心,祖国才会成为铜墙铁壁。只有祖国强大了,他国才不敢侵犯,我们才有底气、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亲身感受,才正是实践的意义,不虚此行。

  这一程里,我碰到了四十年前参与西部开发的江苏老奶奶,碰到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生活的武警战士,碰到了天山上坚守的护边员,也碰到了伟大的人。初次来到新疆,不免被其秀丽的景色吸引,但也感受到这里和内地有一定的差异。我问过所有远离家乡、奔赴边疆的人“你们来这里能习惯嘛”,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没什么不能习惯的”。听闻他们的事迹,我仿佛看到了那副万千人马入疆、稳疆、兴疆的磅礴画面,从他们的身上,我切实感受到了那默默奉献、铮铮铁骨的精神力量。我坚信,这股力量会推动我不断的向前,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我的贡献。

  我们来到了新疆11天,我们用这11天走遍了半个新疆,去亲眼看、亲身体会一群生活在祖国边缘的护边员和武警官兵们的生活。

  这里有我们的同龄人,也有比我们大一辈的长者,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在,他们都是怀着一腔热情选择了这里。尽管这里艰苦的环境和巨量的工作似乎能将一个人的热情磨灭大半,但我们仍然能够从骨子里看出他们驻守这里的决心。

  这里有艰苦的任务,但是也不缺一群活泼可爱的人。他们兢兢业业工作,也认真刻苦学习,也热情洋溢地生活。我们也可以选择和他们一样的道路,一样去参军,但我们也可以选择继续读书学习。可无论我们选择的道路如何,我坚信,那都必须是一条奉献自己的所学所练、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路。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精打细算,所谓的情怀往往要为现实的考量让步。我们不能说这样有错,因为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付出的代价。但正因为如此,有这样一群人,用青春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守护着国人的安危,这才是最令人动容之处。护边员的生活是艰苦的。这里断电断网断水,没有万家灯火,没有霓虹璀璨,有的只是茫茫戈壁和皑皑白雪。新春之际,他们想和家人团聚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也有个人的梦想,只是他们的身份让他们认为家国的梦想比个人的梦想更重要。

  非常感谢有这样一群忠诚无私的人守卫我们的国土,为我们提供优越安定的学习条件。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所学到的知识回馈我们的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

  这一次新疆之行,无论是林海、雪峰还是沙漠,我们都亲身用双脚一一丈量。我们看到了 50岁护边员那黝黑发红的宛如70岁老人的面庞,看到了军容整齐的武警官兵喊着嘹亮的口号走在巡逻线上,更看到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的同胞与当地汉族之间的融洽以及对游客的热情。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辽阔;不到新疆,不知兵民之坚韧。我们走过的不仅仅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祖国矗立在边境的界碑——无论是石料雕制还是由人肉铸成。在来新疆之前,我只知道我想要参军入伍。来了新疆之后,我知道,我要当一名边防军人!

  时光飞逝,为期10天的实践结束了。在这跨越大半个北疆的行程中,我看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

  我看到了新疆美丽的风光。牛羊漫步在翠绿的青山上,无暇的雪山直冲云霄。我看到了护边员生活艰苦,却从不埋怨,默默奉献,卫国戍边。我参与了护边员的巡边,体验在雪山沙漠上戍边是怎样一种感受。

  我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我我是否有勇气与毅力能牺牲个人,投身边疆。答案更可能是否定的。因此我对护边员和边防战士更感到敬佩,他们都是平凡的个体,但是在自己的岗位奉献,做着一番伟大的事业。我向他们致敬,同时向他们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更该努力,争取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在新疆的这段时间,我最突出的感受是边境的环境太恶劣了。有的地方位于雪山之中,时常面临极端天气的威胁;有的地方在荒山大漠中,与外界沟通极为困难。我们只是在这些地方待半天,都要被紫外线与北风折磨得直呼受不了,而边防战士们却要数十年如一日地日日夜夜坚守在这里。

  交流时,战士们还谈到有时会近距离遭遇熊、狼等野兽,令我们惊叫连连。战士们的条件太艰苦了,一个战士也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大家负重前行。”而他们则是负重的人中的一部分。我惊叹于战士们的觉悟,心中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我也要加入负重者之中,也许并不在边防这个岗位上,但我终究要去努力、去奉献,方能不负社会对于清华人的期望。

  在此次思政实践中,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生动体现,不再是空洞的言辞,而是我们亲眼见证了“爱国”的具体形态。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爱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保家卫国,更涵盖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守护。作为清华学子,我们肩负着将知识转化为国家力量的重任。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应自觉地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用实际行动回馈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此次活动总结了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激发了大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肖航:此次新疆实践,我们上训练场、进哨位,体验部队训练生活,在边境一线、深山哨所、国门界碑前沉浸式体验戍边生活,接受国防教育,同学们在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中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有同学坚定了成为一名戍边战士的初心,有同学表达了为国防科工奉献智慧的情怀。朝气蓬勃、爱国奋斗,万里边境线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四个大字也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祖国万岁。

  今天下午在同七中队的战士们交流时,我们双方都谈到了很多。在来新疆之前,我其实并不太了解军队与军旅生活,而在今天面对面的交流当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前所未闻的知识,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了军营生活的辛苦与与战士们坚毅的品质。

  我们也聊到了大学生活,战士们也提出了一些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问题。作为“初出茅庐”的大一新生,对于很多问题我回答的并不全面并不透彻,甚至非常稚嫩,但是战士们依旧听得非常认真,热情地回应我。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生活和军人生活的差别,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今天的交流是真正的“双向奔赴”,我们以不同的身份,交流我们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和经验,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最后我们也真诚的邀请他们在今后能来清华园做客,再探讨学习与生活。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