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正被中央逼着升级“挣钱”办法这才是关键

最后编辑时间:2024-11-27 13:21:0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这三起通报,涉及山西、四川、贵州,其共同特点是:这些都是非必要非急需项目。为了所谓的“形象”“面子”,地方上浪费了大量公共资金。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充足。哪怕是钱不够了,大不了卖几块地,实在不行,就借债呗。

  所以,原有的游戏规则彻底转变——中央定调,自个的娃自个抱,自己借的钱自己还: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很多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都将化债视为重要的任务。

  我们知道,地方政府的钱袋子里,可支配的财力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头是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头是土地出让金;最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举债,比方说城投债。

  既然要收入,就得优先投资那些资金较快回流的产业类项目。抢到产业、留下产业,才能留住人口、留住税收,土地和房产价格才能保持坚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达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在上半年全国投资增幅略有回落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投资仍实现同比增长10.6%。

  让地方政府重新为高质量“多挣钱”发愁操心,而不是延续过去的老路,在当下的环境中,或许才是未来经济回暖的重要动力之一。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