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吹雨打(fēng chuī yǔ dǎ)具体情况是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4-09-16 20:07:1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枚华:永别了!望你不要为我悲哀,多回忆我对你不好的地方,忘记我!好好照料安安,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

  骆何民,江苏江都人,曾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一直以笔杆为刀枪,致力于党的文化战线斗争工作。

  1946年,骆何民带着妻儿返回上海,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国民党的大肆封杀中,维持进步刊物《文萃》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保住了共产党仅存的几个宣传阵地之一。

  “与妻书”是他临刑前仓促中留下的短短几十字,饱含着对妻子儿女的无限眷恋,以及对敌人“永不妥协”的大无畏精神。

  今天的我们再读“与妻书”,除了读出骆何民的“怕”与“不怕”,更是读出了他共产党人钢铁般的坚定意志和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

  第七次被捕后,敌人为了让骆何民供出党的秘密,曾安排他与妻子费枚华见面,妻子见到受了重刑、双腿几乎难以支撑行走的骆何民心疼得哭了,骆何民强忍伤痛安慰她,他们默默相视,一切尽在无言中。

  临别时,骆何民说:“不要悲伤,死并不可怕,只是对不起你,今后也只好靠你的努力了。望你好好抚育孩子,告诉她,爸爸希望她做个好人。”短暂的相聚竟是这对革命夫妇最后的诀别。

  临刑前,在匆忙写就的家书中,他怕妻子因为自己从容就义而过于伤痛,让妻子“多回忆我对你不好的地方”;同样,因为害怕女儿忘记自己为何而死,在信中也叮嘱妻子“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

  据狱友回忆,坚持和国民党特务抗争到底的骆何民,请人带出消息,希望党组织能够考虑他尚未恢复的党籍,可还没等到回信。1948年12月27日,国民党特务就对骆何民下了毒手。

  虽然党籍还没有恢复,但他始终不改初心,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革命的事业,坚贞不屈,永不叛党。

  1949年7月,中共上海市委作出《关于追认骆何民同志党籍问题的决定》,恢复了他的党籍,表彰了他革命的一生。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邮编:210092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责任编辑:管理)